2月9日,钟南山团队在论文预印本网站“medrxiv”发布最新论文,名为《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该论文通过对截至1月29日的1099例确诊患者数据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中位数潜伏期缩短为3天,但最长可达24天,致死率相对较低。
目前网上流传的文章并非论文原文,而是研究的预印稿,供专家评议使用。目前论文还在投稿阶段,发布前需要全球同行评议。
01
这篇论文研究出了什么?
这项回顾性研究标题为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涉及的1099名患者均为咽拭子、鼻咽拭子采集经确认为核酸阳性的患者。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7岁,其中约42%为女性,58%为男性。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1099名患者被分为重症组(173人)和非重症组(926人),其中重症组的平均年龄高出7岁。
钟南山及其研究团队分析了1099病例后,得出最新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
-
只有43.8%在早期表现出了发热症状,但住院后出现发热症状的占87.9%。
他们还在论文中指出,检测新冠感染患者病例,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钟南山团队还在论文中披露如下研究结论:
-
一些感染患者中却存在正常的放射学表现,仅靠CT确诊新冠病毒感染准确率为76.4%;
-
疾病潜伏期中位数只有3天,最长达到了24天,不能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
通过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可能在病毒的快速传播中起了作用,这也意味着粪口传播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他们也在论文中断开了新冠病毒与肺炎的联系,而是把这一病症称之为2019-nCoV ARD,新冠病毒急性呼吸道疾病。
因为他们得出结论,肺炎与否,不必纳入临床症状…
这些结论基本上刷新了当前对新冠病毒的认知,对抗击新冠病毒带来了新的参考,也是钟南山团队在新冠病毒疫情以来首次以论文形式发表研究成果。
02
大量临床数据在说什么?
上述截图来源:medrxiv官网部分截图
在实验数据方面,是迄今为止最大的样本。
包括截至1月29日,来自31个省级行政区的552家医院,共计1099例患者样本。
对潜伏期定义为:从接触传播源到出现症状的时间。
-
流行病学特征(包括近期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都是从电子病历中提取。
-
放射学评估,则包括胸部X光或计算机断层扫描。
-
实验室评估,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液化学、凝血测试、肝肾功能、电解质、C反应蛋白、降钙素、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
-
2019-nCoV ARD的严重程度,即是否重症,根据国际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南来确定。
主要的复合终点是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或死亡。次要终点包括死亡率,从症状发作到复合终点的时间及其每个组成部分。
在论文分析样本的截止时间1月29日,所有1324名患者中,222人(16.8%)有疑似诊断,因此被排除在外。
由于原报告的不完整性,缺少3例患者的核心数据集(包括临床结果和症状),因此报告从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中筛选出了1099例2019-nCoV ARD患者,如下图所示。
上述截图来源:medrxiv官网部分截图
人口统计学和临床特征如上表所示
-
2.09%是医疗工作者;1.18%的患者有接触野生动物史;31.30%有近期到过武汉;71.80%有接触过武汉人。
-
武汉市本地居民483例(43.95%)。武汉以外地区26.0%的患者最近没有去过武汉或与武汉人接触。
-
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为0至24.0)——要比此前研究发现的更短。
在本次研究中,联合全国多中心确诊1099例患者数据来看,潜伏期最短为0天,最长可达到24天,中位数据为3天。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最长“24天”的潜伏期,也引发一定争议。
-
2019-nCoV ARD的诊断跨越整个年龄谱。中位年龄47.0岁(IQR, 35.0 ~ 58.0岁),女性占比41.9%,年龄在15岁以下的患者占0.9%。
-
发烧(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而腹泻(3.7%)和呕吐(5.0%)很少见。25.2%的患者至少有一种潜在的疾病(即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
但他们发现,在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早期,只有43.8%表现出了发热症状,因此也得出结论:检测新冠感染患者病例,不能过分侧重于是否发烧。
此外,与非严重病例相比,重症病例中任何潜在的疾病明显更为常见(38.2% vs. 22.5%, P<0.001)。
两组患者的暴露史无明显差异(P>0.05)。
03
疫情形势好转最关键看什么?
另据南方日报报道,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9日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种,它跟SARS冠状病毒是“平行的”。
钟南山表示,根据目前观察的情况,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约为2.7%,且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病死率虽然比普通流感强,但远比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或H7N9流感病毒低。
“最关键的是什么?是看我们疾病的增加率。”钟南山表示,新增的病例若是再有下降,那就表明疫情形势有好转。
据作者介绍,在这项研究的1099名患者之外,研究者正在收集更大规模的临床数据。其中,广东省的死亡率很低,作者认为,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可能是广东省死亡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从疫情爆发至今为止,很多人对它还一无所知时,就已经有相关论文问世。
据《自然》杂志统计,在过去的20天里,全球至少已有54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英文研究论文发表,科学家们正急于了解这种病原体及其传播方式。
可能对一些团队来说,论文就是生命,发表就是效率,速度就是价值。对部分人来说,病人的病例只是论证其论点的有关数据。
钟南山院士的论文姗姗来迟,却是迄今最大规模的临床样本分析,而在大量的数据背后,让我们看到了钟南山团队对生命的尊重。但是更能看出,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数据是有温度的。
对于医生而言:我们只是他们工作中的匆匆过客,而他们是我们的人生转折。
在科研这条漫长的路上,我们会遇到无数次的论文竞争。急于发表但缺乏可靠实验数据的论文,只会变成你科研路上的绊脚石。
这也是我们有方一直强调的,在做科研的路上,我们希望有方学子能稳扎稳打,用事实说话,不急于求成。
充盈人文精神的科学才是值得尊敬的,才能庇佑我们的生活。
有方希望你在未来能成为这样的引路人
最新课题推荐
人类疾病相关抗原研究及诊断技术开发
导师: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教授
方向:细胞微生物学、细胞免疫学、免疫生物学
内容:抗原(antigen)是指能引起抗体生成的物质,是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外来分子可经过B细胞上免疫球蛋白的辨识或经抗原呈现细胞的处理并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结合成复合物再活化T细胞,引发连续的免疫反应。人类有关抗原有病原微生物、同种异体抗原、动物免疫血清、嗜异性抗原、肿瘤抗原。本课题旨在针对人体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重要抗原,建立大肠杆菌,毕赤酵母,动物细胞表达系统,并基于免疫 -化学发光技术开发新型高效的疾病诊断产品。
分子细胞生物学相关研究
导师:华东理工大学 重点实验室教授
方向:基因、蛋白质、细胞
内容:主要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和蛋白质修饰、细胞膜物质运输、细胞运动的分子基础、细胞增殖及其调控、细胞分化与干细胞和细胞凋亡等。研究成果应用于生物医药制品(抗体疫苗酶)开发,基因组编辑以及干细胞制剂等。
再生医学-重编程因子
导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博士
方向:细胞重编、干细胞、生物动力学
内容:再生医学是指利用生物学及工程学的理论方法创造丢失或功能损害的组织和器官,使其具备正常组织和器官的机构和功能。进入21世纪之后,细胞重编程技术,特别是基于重编程因子的方法,能够将体细胞转化回多能干细胞。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直接从患者体内再生细胞和器官以移植回自身治疗各种类型疾病的机会。然而,重编程因子是如何驱使这些变化,以及动力学和作用机制仍然是未知的难题。在这个项目中,我们将追逐这一领域先驱研究人员的足迹,尝试学习技能,并在与这个有趣的问题作斗争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生物医药相关研究
导师:美国耶鲁大学化工 博士
方向:分子、细胞、人体系统
内容:生物医药是综合应用生命科学与工程科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角度在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整个人体系统多层次认识人体的结构、功能和其他生命现象,研究用于防病、治病、人体功能辅助及卫生保健的人工材料、制品、装置和系统技术的总称。
添加小师姐,咨询更多课题
有方名师科研指导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点击图片,了解课程详情
科研规划咨询
添加小师姐,一对一免费咨询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咨询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