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举一个暴露年龄的例子,在小编上小学的时候身边的大人们都在用WINDOWS XP更新着博客。记录心情、三言两语、交交朋友。上了初中,风靡过一阵偷菜的开心网。高中开始新浪开通了微博,于是账号也沿用至今,但是发微博的频率几乎是1年一条。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这其中最传奇的,应该是QQ了。不论你现在是否仍然在使用或是早已卸载。但不可否认的是:QQ就像是一个无限重启的程序机器。我们所谓的“都是小学生在更新的东西”,可是谁的童年又没有一个QQ账号呢。

从抖音、快手到小红书、绿洲。再早期的可以追溯到QQ空间和微博。不难发现,随着年份的递增、社交媒体软件在递减。那么,为什么社交软件整体功能性相差甚微,但被淘汰的速度却如此之快?

两组照片先来对比一下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左为INSTAGRAM ; 右为绿洲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左为小红书 ; 右为绿洲

它们百度上的介绍分别是:

  • 绿洲:

        一款新浪微博出品的移动端时尚社交应用软件。

  • 小红书:

    用户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笔记的分享,记录了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正能量和美好生活。

  • Instagram:

    是一款运行在移动端上的社交应用,以一种快速、美妙和有趣的方式将你随时抓拍下的图片彼此分享。

纯粹的作为体验用户来说,如果你已经拥有了INS和小红书,那绿洲确实成为了可有可无还徒增储存负担的软件。有人会提问说,“那我可以在绿洲上看到喜欢的偶像呀。” 但是朋友,你有微博呀。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虽然三款社交软件同样是由红人效应所带动,但是仔细去翻阅他们的动态,其实差别一目了然。绿洲几乎是硬广的天堂,红人们完成任务的地方。然而INS才是真正发布生活,分享趣事的乐园。

绿洲与微博联动,很难不让人想到当年FACEBOOK联动INS一样,直接使用已有客户群,避免给客户带来二次申请的繁琐步骤。但,缺乏新意也充满了目的性。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撇开当时小红书下架整改后绿洲的横空出世等一系列商业因素。单从用户体验来说,绿洲显然是赶鸭子上架的最好典范。

似乎本人也察觉了这一点,所以软件推出的时候特别强调了“公测版",需要好友邀请码试用。等到红人和明星们宣传一周纷纷发出自己的邀请码后,开始正式的启动绿洲计划。

然而,这注定了是个完全未准备好的商战牺牲品。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小红书下架两个月左右,新浪微博就推出了绿洲APP,直接把微博的粉搬运到绿洲上,积攒人气和流量,绿洲刚诞生就获得了快速成长,而且还有小红书在前进行了排雷。并且绿洲直接空降包括APP STORE在内的各大软件网站一位。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国外成功的社交产品,在国内几乎都能找到对标对象,Instagram 是少数的例外,它所带动的图片社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水土不服,多年来国内不乏 Instagram 的模仿者,但别说成功,能昙花一现的都没有。绿洲一开始确实赚足了眼球和头条,但后续跟不上,商人本意暴露过快,导致现在不温不火的局面没有突破。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其实想要在社交软件上做出成绩的思路值得鼓励,利用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加上顶流宣传,光是这个时代的数据流量就足以打败十年前的产品。然而到现在火爆的社交软件寥寥无几,甚至微博也渐渐失去了原本的乐趣。

我们可以理解想要快速占领市场的野心,可是对于设计者和用户来说,体验感难道不该是最重要的吗。比如第一次使用绿洲的时候小编怎么也没想到,删除我的动态和分享、复制、黏贴这些界面放在一起。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用户的体验程度几乎决定了一款社交软件的寿命。

相似的界面、相同的功能不需要重复地出现在同一部手机里。为什么在开头小编提到了QQ。在这一点上,QQ确实做到了完美。不难发现QQ就像是一本社交软件的百科:语音、视频、图片分享、文字个性签名甚至游戏都为你的账号匹配完全、推出个性换装、个性VIP、特色气泡窗口。

QQ一直在不断进步的更新它自身的应用。如果现在手机中还保留着QQ的朋友们可以观察一下,QQ几乎每3个月会提醒你更新一次,而每次的更新一定会让你一眼发现与更新前的变化。或许你是一个怀旧的人,认为这些改变没有必要,甚至更喜欢改动前的版本,但作为软件本身,它确实在自我突破,而非原地踏步或是把心思放在宣传博人眼球的虚招上。

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推出了专业:Interaction Design。学生在学习设计的同时亦要思考如何通过设计与用户互动,让自己的设计富有生命力,传达用户和设计者本人的情感。

如果正在阅读的你,是对交互设计以及新媒体应用专业感兴趣并应用的同学我们请到了专业导师为大家讲解新媒体与交互设计的研究,也是为大家申请做一个非常好的预热。

课题介绍

课题名称:新媒体与交互体验设计研究

相关学科:计算机科学、社会学

课题介绍: 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推动了“新媒体”概念的不断更新迭代。当今时代,我们的感官和认知在与新媒体的交互中被其改变和重塑,与此同时,这些重塑过的认知也推动着新媒体的变革。因此,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成为了一个比较热门的学科。如何以用户为中心来做设计(User-centered Design)?如何让用户在交互中更有“在场”感(Presence Experience)? 如何让交互更好地触发人的情感体验(Affective Design)? 如何利用交互更好地讲故事(Storytelling)?这些都成为人机交互学科亟需解答和探索的问题。

导师介绍

Georgia Tech Digital Media博士在读

硕士毕业于Duke Computational Media

曾任第一财经记者

研究领域交互设计,传媒以及艺术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

添加小师姐,给你最专业的学术指导

我们还能设计出下一个产品,超越 Instagram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