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支笔70元 1个橡皮35元!当文具搭上“盲盒”是惊喜还是套路?

随着“盲盒巨头”泡泡玛特的上市,“盲盒经济”大火,这也让许多行业嗅到了新的商机,这就包括受众大多为小学生的文具业

于是包括晨光在内的文具厂家纷纷推出相关盲盒产品。千万不要低估“10后”的购买力,你知道现在的小学生为了一套自己喜欢文具有多拼吗??

《中国消费者报》曾报道,一名小学生为抽到某文具盲盒笔的隐藏款,连续买了20套,共计480支中性笔,花费超过2000

 

这些拥有着卡通造型、精美包装的文具与各种著名IP联名,颇受小学生的喜爱。但凡事总有另一面,文具盲盒溢价高、质量差、易“成瘾”等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独特形式的吸引力

现在的中小学生成长环境相对优渥,简单地说,就是零花钱更多了。根据CBNData《Z世代圈层消费报告》,我国1995年—2009年出生人群每月可支配收入达3500元,远高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2元

 

但他们追捧盲盒不仅仅是因为家庭条件变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被盲盒的独特形式吸引了。

 

对于学生来说,购买文具除了实用性外,也会注重外观、设计等。文具盲盒大多印有知名IP的动漫人物,如果火影忍者、海贼王等,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

1支笔70元,1个橡皮35元!当文具搭上“盲盒”,是惊喜还是套路?

 

厂商在盲盒里设置了一些“隐藏款”,这种独特的商品形式能给消费者带来神秘感和惊喜感,在和身边人分享、交换的过程中,增加满足感

 

满足学生社交需求

2021年11月,上海消保委发布了未成年盲盒消费调查报告。调查发现,比起包装等,社交需求才是促使学生购买文具盲盒的主导原因

1支笔70元,1个橡皮35元!当文具搭上“盲盒”,是惊喜还是套路?

 

有的未成年学生会因为同学间谈论文具盲盒话题而选择购买,而且会因为抽到热门款、隐藏款而成为同学羡慕的对象,从而产生虚荣感

从产品设计的本质上看,盲盒是明显具有“狄德罗效应”,也叫配套效应意为当你得到某物后,会更加不满足,还会想尽办法凑齐和他配套的物品。这样就会刺激人们不断购买,不断收集,这也是为什么消费者常有买盲盒“上瘾”的感觉。

 

溢价严重,公平性存疑

 

盲盒笔比普通中性笔只多了一层包装,价格却多出不止一倍。

 

按照传统模式,脱掉盲盒外壳当做普通中性笔售卖,零售均价仅在3到4元左右,而加上盲盒包装,隐藏款溢价竟可高达14倍,将近70元!商品高价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商品稀缺,想象一下拿着一支近70元普通中性笔的未成年学生,这很有可能会引起学生间的“阶级感”

 

盲盒可指定,商家或可控制概率。

 

多家文具店铺出现“指定款”、“必出隐藏款”等肯定字样,这是商家自行提前拆封行为,还是盲盒游戏的隐藏规则,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笔的品质和功能没有任何差别,只是图案不同,商家若存在舞弊行为,那么盲盒游戏中“盲”的只有消费者,这无疑是在挑战公平交易权

 

易让人“成瘾”

除了溢价严重 的问题,文具盲盒还很容易让未成年学生“成瘾”。不少学生买文具盲盒不是为了“用”,而是为了“玩”

上海消保委指出,跟成年人的大脑相比,未成年人的大脑更容易释放出多巴胺,且反应更为激烈。所以,拆盲盒带来的瞬间快感在未成年人中表现更为明显。再加上未成年人的判断力、控制力相比成年人尚有欠缺,所以更容易掉进文具盲盒的“陷阱”里,甚至会影响孩子学习的注意力。

 

此外,一些限量版隐藏款更会刺激孩子们攀比心理,同时还可能激发青少年的“赌博”心理,对于孩子来说,这是非常糟糕的心理暗示。因此分析下来,将盲盒这种形式用于文具上是存在很大的争议的。

 

其实,盲盒出现的时间非常早,扭蛋机、干脆面里的“水浒英雄卡”以及现在的泡泡玛特,本质上都是以盲盒的形式出现在公众视线。“盲盒经济”大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将“盲盒模式”正确地运用于产品设计中?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

 

课题介绍

 

课题名称: 盲盒产品的设计与定价

 

相关学科:经济学

 

课题介绍:随着泡泡玛特上市并获取千亿市值,盲盒商业模式引起新一轮媒体热议。本课题旨在将行为经济学经典模型应用于盲盒产品设计以及定价分析。我们将考察在消费者可能存在的各种主观概率偏误,并进一步考察厂商在相应情形下如何通过设计产品的概率分布与价格实现利润最大化。

导师介绍

 

马里兰大学经济学博士,本硕毕业于北京大学金融学与统计学专业;

 

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曾荣获廖凯原奖学金

 

研究领域为:微观经济学,博弈论,市场设计。金融市场定价;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Economics Letters等知名SSCI期刊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