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丘成桐中学科学奖北部赛区(物理)半决赛晋级名单

347e6557201dd5e5a877b8ba12fbd4d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是2008年由数学大师丘成桐先生发起设立的中学生科学创新类奖项,面向全球中学生,倡导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舍弃试卷和标准答案,让学生以提交论文的形式参与竞赛。旨在推进中学科学发展,激发和提升中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发掘和培养有潜力的科学人才。

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从十四年前单纯的数学奖,发展到今天数学奖和物理奖、化学奖、生物奖、计算机奖和经济金融建模奖并重的知名中学生科技奖项,正在用自己的力量推动中国青少年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帮助那些有才华、有热情的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

丘成桐物理奖丘成桐科学奖

丘成桐物理奖自2013年设立以来,参赛学校由近三十所升至六十多所,参赛队伍由五十余个升至四百余个,覆盖面从南方地区扩展至全国范围及美国等海外赛区。

研究范围:涵盖物理学的所有领域。

赛区设置

中国赛区-数学奖

北部赛区: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

南部赛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湖南/贵州/云南/西藏/重庆/福建/江西/安徽/澳门

东部赛区:浙江/江苏/山东/上海

中国赛区-物理奖/化学奖/生物奖/计算机奖/经济金融建模奖

北部赛区:北京/河北/天津/山西/山东/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

南部赛区:浙江/江苏/上海/广东/广西/海南/四川/湖南/湖北/贵州/云南/西藏/重庆/福建/江西/安徽

海外赛区(亚洲赛区)

报名范围:除中国内地外,港澳台地区及亚洲其他国家的中学生。

海外赛区(北美赛区)

报名范围:除亚洲国家外,其他海外国家的中学生。

2022丘成桐中学科学奖(物理)半决赛入围名单—北部赛区

1、编号:3777

学校:The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参赛学生: Haozhe Liu

指导老师: Gerceida Jones

论文题目: Determining the Form of Dark Matter through Analysis of Variability of Quasars' Magnitude

2、编号:3854

学校: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参赛学生:荣梓华

指导老师:金文力

论文题目:新杨氏模量测量理论和装置及其在生物软材料中的应用

3、编号:3575

学校:北京市第八中学

参赛学生:张馨元

指导老师:姜晓军、王文智

论文题目:短周期变星V0398 UMa的观测研究

4、编号:3558

学校:北京市十一学校

参赛学生:杨佳炎

指导老师:仲国虎、肖硕林

论文题目:Alteration of Sediment Resuspension Threshold Condition Caused by Microplastic-Sediment Aggregation and Its Potential Influence on Climate Change

5、编号:2854

学校:北京四中国际校区

参赛学生:Gavin Yuliu HUA (华予留)

指导老师:徐鹰

论文题目:Dynamics Analysis of Bouncing Irregular Objects

6、编号:4038

学校:北师大实验中学

参赛学生:刘坤阳

指导老师:胡奂晨

论文题目:Searching for an alternative home: how difficult it is?

7、编号:2513

学校: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参赛学生:曹恩雅、郭润泽

指导老师:赵述敏、方爱平

论文题目:小孔射流的螺旋形变机理研究

8、编号:2663

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参赛学生:崔紫祺

指导老师:范克科

论文题目:基于万维望远镜模拟星链卫星对天文观测的影响

9、编号:3495

学校: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参赛学生:石清泓

指导老师:孙加乐

论文题目:中国古代旋转冷兵器的运动分析(Motion Analysis of Cold Weapon in Ancient China)

参赛指南

1、适合人群:

9-12年级全世界华人学生;

学习能力优秀并有余力进行学术研究的学生;

对六大学科中的某一科感兴趣的学生。

2、参赛流程:

4-6月:网上注册报名

7-9月:提交/更新论文

9-11月:分赛区评审

11月:论文公示

12月:全国总决赛暨颁奖典礼

*每年具体时间见各区域官网

3、参赛形式

每支参赛队伍由1-3位同一学校的中学生组成,由1-2位指导老师带领;

参赛团队(包括在他人指导下)取得了科学研究成果。

学生身份:以在参赛报名之时是否为在校中学生为准。学生不得跨校组队。

指导老师身份:除了选择本校的中学教师指导之外,也可以选科研机构专家或其他校外教师作为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