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院青橙奖获奖名单揭晓:新一代科研摘星人陈明城

喜欢用表情包,轻微“社恐”,不爱写论文……这位集以上特质于一身的青年学者,正是今年达摩院青橙奖的得主之一,新一代科研“摘星人”陈明城。
百万青橙奖得主揭晓!研究量子力学,青年学者化身科研“摘星人”!青橙奖是专为发掘35岁及以下中国青年学者设立的公益性学术评选,由阿里巴巴达摩院于2018年发起、阿里巴巴公益支持,旨在为优秀青年科学家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
在得知自己获奖后,陈明城的第一反应却是意外,他直言“自己属于平庸的一类”、“其他优秀的人更多”。
陈明城是怎样走上科研之路的?他有哪些的科研成果?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硬核的量子力学研究者
陈明城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战绩累累。他累积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谷歌学术引用7000余次,其中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1篇,单篇引用最高1100余次。
而在青橙奖的官方介绍中,他的获奖理由是——致力于探索量子力学基础问题,并助力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
百万青橙奖得主揭晓!研究量子力学,青年学者化身科研“摘星人”!陈明城在数学的量子客观实在性方面,证明了虚数不“虚”、自然数不“自然”。
陈明城和同事们用超导量子方法证明:复数是量子力学的必需品,数学家想象中的虚数并不“虚”。这个结果,引发广泛讨论。美国物理学会Physics网站和Nature分别邀请国际专家撰写了相关Viewpoint和News & Views评论文章。
而陈明城证明的自然数并不“自然”,这个结果动摇了一直以来对自然计数法则的坚固信念,也展示了量子世界中关于客观存在性的反直觉特性。
兴趣是他坚持研究的动力
之所以能在量子力学的研究道路上不断前行,陈明城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兴趣。而结缘于物理,最早可以追溯到他的高中时期。
在陈明城上中学时,他一度非常痴迷化学。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他发现自己研究的化学问题到最后往往会变成物理问题,应了那句经典的“理化不分家”。比如研究化学键之间的连接,或者分子的运动,绕了一圈最后都回到了物理上。
由此他得出了结论:如果能学好物理,就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其他东西。所以在本科阶段,他毅然决然选择了物理专业。
百万青橙奖得主揭晓!研究量子力学,青年学者化身科研“摘星人”!而真正接触到量子计算要从大四才开始。在老师的带领下,陈明城发现这个领域“特别有趣”,在他心中,量子力学既有简洁优美的美感,又有复杂工程的美。
对于陈明城纯粹的学术精神,导师陆朝阳教授给出了非常高的评价。
他的纯粹不只是对于科研,更体现在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上。他日常的每一天都有科研的影子,休息的时候,陈明城喜欢窝在家里,而他在家最常做的事还是科研。
与大家想象中不同,虽然身为科研人员,但他并不太喜欢科幻小说和电影。在社交方面,他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喜欢发表情包…
“我们一般提六门基础学科:天文,地学,生物,数学,物理,化学。这六门是不是都是一样的基础呢:也不是。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较基础的是两门学问。一门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学问;一门数学,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学问。”
这是钱学森在《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写到的内容。而在ISEF赛场上,物理也是很多研究的基础,物理知识几乎可以运用到所有ISEF参赛项目中!
百万青橙奖得主揭晓!研究量子力学,青年学者化身科研“摘星人”!截图来自有方学术主管S老师的ISEF物理专场讲座
有方独家解析,严禁搬运!
一年把40+参赛者送进MIT,ISEF对Top美本申请到底有怎样的助益?时间紧、任务重,科研小白该如何从零开始冲击ISEF?扫码添加小师姐了解赛事详情吧!私信还能免费领取一对一学术规划方案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