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入选“英才计划”有着不小的优势:能接轨多个国际科研赛事,包括丘成桐中学科学奖、ISEF等。不夸张的说,英才计划是国内学生晋级ISEF全球总决赛概率最高的途径。
中国科协、教育部在总结十年工作经验和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学生英才计划”工作管理办法(试行)》,下面跟小师姐一起来看看~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学生英才计划”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中国科协、教育部在总结十年工作经验和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学生英才计划”工作管理办法(试行)》。
我要了解英才计划!
更多信息可扫码添加小师姐咨询
“中学生英才计划”工作管理办法有哪些新举措?
《管理办法》重在推动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制度化、规范化运行,在内容上有如下几个特点。
1突出高校主体地位
强化高校在中学生英才计划中的核心作用。明确高校党委在这一计划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全面统筹、深度推动各项工作开展。这不仅是简单的工作部署调整,更是从战略高度,将中学生英才计划深度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同规划、同推进、同落实。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实现优势互补、成果共享,为培育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筑牢根基,为我国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2优化工作机制
从制度层面破题,全方位完善工作体系。一方面,清晰界定组织管理主体、培养高校、英才导师、参与中学,以及英才学生的具体职责。另一方面,明确涵盖工作宣讲、前置培养、组织发动、确定导师、学生遴选、培养、评价和追踪服务等全流程各环节的工作规范,并对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时间节点、资源分配等进行梳理与优化,让各项工作紧密衔接、高效推进,从而提升整体工作效能,保障英才培养工作科学、有序开展。
3优化组织模式
紧密结合当前中国科协大力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赋能高校科协的整体工作部署,将高校内部组织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的主体从教务部门调整为人才培养、财务、高校科协等部门协同配合的组织模式。通过这一调整,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激发各方优势,充分发挥高校科协在中学生英才计划科技人文交流活动等学生培养工作中的独特作用,提升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实施成效,助力高校人才培养与科普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管理办法全文
我要了解英才计划
更多信息可扫码添加小师姐咨询
中学生“英才计划”
2013年起,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开展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中学生英才计划”)。
中学生英才计划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高中生走进大学,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为期1年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使中学生感受名师魅力,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
作为一项国家级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10多年来,中学生英才计划累计培养1.1万余名优秀中学生,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注入源头活水。探索了一条大学和中学联合发现培养基础学科创新后备人才的新路,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每年“英才计划”大约在11月开始申报,小师姐整理了往年的实施细则和选拔安排,供大家参考。
1实施范围
城市
(*下滑查看完整名单)
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太原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辽宁省大连市、吉林省长春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海市、江苏省南京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合肥市、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厦门市、山东省济南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湖南省湘潭市、广东省广州市、重庆市、四川省成都市、云南省昆明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兰州市。
高校
(*下滑查看完整名单)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西大学、内蒙古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郑州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湘潭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
2实施学科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
3试点省份及高校
河北省(河北师范大学)、辽宁省(东北大学)
4进度安排
英才时间线精简版(参考2023年)
学生网上报名&审核:2023年12月18日前
学科潜质测试:2023年12月23日-31日
公布进入面试的名单:2024年1月2-4日
确定入选学生名单:2024年1月5-14日
组织师生见面会:2024年1月15-21日
学生培养:2024年1-12月
英才时间线完整版(参考2023年)
(*下滑查看完整时间线)
2023年12月18日前推荐导师
参与高校推荐符合条件的导师,经省级管理办公室审定后,导师在网络工作平台录入个人和培养团队信息,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
2023年12月18日前网上报名&审核
符合申报标准的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在网络工作平台申报并选报导师。中学推荐至省级管理办公室审核通过。
2023年12月23-31日学科潜质测试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组织学生进行学科潜质测试。
2024年1月2-4日确定面试名单
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根据学生学科潜质测试结果划定各学科分数线,报送网络管理平台,确定进入面试学生名单。
2024年1月5-14日面试&确定名单
高校和省级管理办公室按学科组织面试,确定入选学生名单。省级管理办公室将入选学生名单报全国管理办公室备案。
2024年1月15-21日组织师生见面会
省级管理办公室组织高校导师、学生、中学指导教师和家长等共同参加师生见面会,进一步明确“英才计划”的目的意义、培养内容和参与要求;导师与学生以及中学指导教师建立联系对接机制。
2024年1-12月学生培养
导师根据学生兴趣和实际情况提出培养计划,师生共同实施。省级管理办公室和高校适时开展中期评价。全国管理办公室组织开展冬令营、夏令营、野外科学考察等综合实践活动。
2024年11-12月年度评价与总结验收
省级管理办公室、高校和中学撰写并提交年度工作总结和验收材料。全国管理办公室对全部学生进行年度评价,对年度工作进行总结验收。
5中学生英才计划工作有哪些关键环节?
导师推荐
中学生英才计划一直坚持“名师引领”。培养高校推荐的导师有严格的筛选标准,必须是热心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水平科技工作者才能担任英才导师,简言之就是有水平、有热情、有团队、有投入。导师在培养过程中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就能受到“熏陶”和“感染”,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一体化推进的目的。
学生遴选
中学生英才计划要求入选学生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浓厚的科学兴趣和较强的创新意识,经过前置培养、学科基础知识和创新潜质考查测试及专家面试层层选拔,最终遴选出一批优秀中学生参与培养。学生培养周期为1年,以导师培养为主,中学培养和科技人文交流活动培养为辅。导师会为学生订制个性化培养方案,让学生参与科研、锻炼能力。全国管理办公室和各培养高校组织交流活动,助学生接触前沿、拓宽视野。
学生评价
中学生英才计划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培养情况进行评价,包括初期评价、中期评价和年终评价,分别在第1季度末由英才导师对学生的培养状态、课题情况给出初期评价;在年中由省级管理办公室联合培养高校组织学生中期汇报;年底由省级管理办公室协同培养高校,从科学兴趣、学科知识、创新科研潜质、综合能力等维度全面评价学生。
随着越来越多英才学员站上国际舞台、拿下傲人的荣誉奖项,申请者的热情也不断升温,入选难度也会增大。
如果你对“英才计划”感兴趣,想知道成功入选英才有哪些秘诀?那就快来添加小师姐了解详情吧!
添加小师姐,了解英才计划
关于我们
有方教育自2016年成立起,一直积极响应教育政策方针,本着"不鸡娃,不贩卖焦虑"的初心,始终专注于青少年定制化科研培养。有方与国内外名校及顶尖研究机构的科研一线人员携手,通过PBL探索式项目,汇聚了世界级的顶尖科研资源,旨在通过PBL探索式项目,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在科研专家的亲自指导下,有方学子们得以深入浅出的探索科研奥秘,自身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助力斩获哈佛/MIT/斯坦福/牛剑等名校offer。有方教育,努力让科研更加贴近青少年,让科研触手可及。
有方科研教育所有项目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不与任何体制内的大学、中学招生加分活动挂钩,其成果不会作为评优的依据,仅定位为科研兴趣培养活动。未经有方科研教育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搬运有方科研教育的文章。对于无视劝告者,有方科研教育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