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2025fall共收到59,616份申请,录取了2,557名学生,整体录取率为4.29%,竞争可谓异常激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这样一位申请者成功在这场激烈的“战役”中突围,成功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录取offer!她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幸运,而是无数个日夜默默耕耘、不懈追求的必然结果。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科研世界,聆听她分享从兴趣萌芽到名校录取的宝贵经验!
有方G同学
高中:
✨北京某高中
录取offer:
✨Columbia University
本期福利
科研竞赛时间轴
科研竞赛白皮书
2024丘奖获奖作品集
2025ISEF获奖作品集
扫码添加小师姐

回复 采访 领取
#以下为G同学第一人称叙述

结缘有方,开启科研之门
我在选择做科研时,我就已经考虑好未来的工作方向,就是成为一名researcher。所以我选择这么早做科研,一方面是为了助力大学申请,另一方面是渴望了解科研的具体流程,想弄清楚科学探索这个行业究竟是怎样的。
我学习的是生物专业,之前在补习USABO/BBO相关课程时,是在翰林学的。后来,当我打算做科研的时候,翰林的老师向我推荐了有方,这便是我与有方结识的契机。
在决定选择有方之前,我也和其他背景提升机构进行了对比考量。经过细致比较,我发现有方在整个服务流程上是最完整的。从精准匹配科研计划,到精心制作科研背景调查,再到导师全程跟进项目,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有条不紊。这种系统且全面的服务模式,让我坚信在这里,我会有最大的成长,也能学到最多。所以,最终我选择了有方。
我选择研究退行性疾病,主要原因是我的专业是 neuroscience(神经科学),而且我对心理学非常感兴趣。这也奠定了我对脑部疾病,尤其是退行性疾病的浓厚兴趣。我选择这些疾病开展研究,还有一个原因是:大家对它的探索度比较少。相较于其他科研领域,比如癌症、白血病等等而言,探索度较少,也就意味着可探索的空间比较大。同时,我觉得这个领域是心理学和病理学一个很有意思的交叉方向。

不同项目,收获别样科研体验
在科研的浩瀚星空中,每一次探索都是对未知的勇敢叩问,每一回突破都是对自我的超越与升华。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G同学的科研世界,聆听她在科研道路上挑战前沿难题、应对实验挫折的精彩故事。
1
迷雾中的领航:知识壁垒与导师助力
我刚开始接触科研时,对于生物或者退行性疾病的了解,仅停留在课本上的简单介绍。那些文字虽为我打开了一扇窥探生命奥秘的小窗,却远远无法满足我对科研探索的渴望。于是,我主动进行了一些探索,了解到它是如何发病、病情怎样步步蔓延、机体在疾病侵袭下会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当我把目光投向科研领域,试图探寻这些疾病在学术前沿的最新发展时,却陷入了迷茫。科研靶点究竟藏在哪里?最新的研究方向又聚焦在何处?这些让我感到困惑又无助。
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有方老师,给予了我非常大的帮助,可以说是他把我领进了实验流程的大门!他不仅向我详细介绍了行业内的研究热点,还深入剖析了ALS领域当前面临的棘手难题,以及大家寻找的药物治疗靶点又是什么。这些宝贵的信息让我深受启发。我惊喜地发现,经过这段科研经历,在面对其他科研课题时,我也会主动出击,深入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

除了在疾病研究方面的悉心指导,导师在编程领域也给予了我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尽管此前我学过不少编程语言,但R studio或者单细胞测序方面的编程,我还是第一次接触,存在不少编程知识和能力上的壁垒。有方老师会耐心细致地为我答疑解惑,一步一步地引导我攻克难关,后面我也能独立编程了。
2
ALS课题:小众课题挑战重重
首先是ALS(肌萎缩侧索硬化,又名渐冻症)课题本身它的主题就比较具有争议性。因为ALS是一个无法逆转的疾病,至少在常人的认知上:大部分患ALS的病人在三到五年就会去世。其次就是缺少数据库和多方面的内容。很多业内的ALS科研工作者会因为ALS疾病的人口基数太小,所以不选择研究它,或者觉得是其他疾病的误诊,最终就觉得它不具有研究价值。也正因如此,除了我开展的这项研究,仅有杜克大学的一位教授在从事ALS逆转方面的研究。所以,这个课题本身就鲜有人涉足讨论,尤其是在ALS这个已经比较小众的疾病的基础上。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简称ALS,又名渐冻症,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性疾病,主要对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以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造成损伤。

因此,我在做科研的时候,ALS人群的这个基因数据库本身就已经很少了,在进行单细胞分析的时候,通常会因为这个数据库不够大,难以开展有力的研究。并且,我在开展研究的时候也找不到ALS逆转人群本身的数据库。所以,我最后是在记录脑神经的单细胞数据库中,去锁定ALS逆转的靶点基因,然后通过这两个基因和ALS基因的对比来做的科研,同时我也去寻找了一个比较大的Multiple sclerosis的数据库,因为multiple process和ALS的症状非常相似,我通过多方面印证ALS治疗的原理,最终做出了一些结论。
3
科研困境中的坚守
在我开启实验时,我是用线虫作为实验对象,前前后后共开展了三四批实验。起初,在给线虫加药时,药量的把控着实让我头疼不已。线虫体型微小,稍有不慎,药量过多,便会导致它们大批死亡。即便做到第二批、第三批,数据依旧不尽如人意。更棘手的是,线虫生长周期漫长,待我着手最后一批实验时,距离我离开实验室仅剩二十来天,这已经是我最后的机会。在培育最后一批线虫时,我想着:即便此次实验做不出任何成果,至少此前单细胞测序的成果已表明,在渐冻症(ALS)研究领域,这个课题具有深入挖掘的价值,值得作为真正的研究方向。
在此过程中,老师们始终如一地给予我鼓励与支持。他们安慰我,即便实验未能取得理想成果,也可以在干实验上钻研,或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侧面印证ALS逆转。让我明白科研之路并非只有一条,不必执着于眼前这一组数据。因此,在开展科研工作时,我是做好了找不到任何成果的准备的,毕竟这一课题鲜有人涉足,且饱受质疑。如今能取得成果,我深感幸运,但即便结果不尽如人意,我也会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行。
幸运的是,在最后一批实验中,两种药物或混合药物成功延长了线虫的生命周期。我获得了大量数据,并且数据结果比较理想,这无疑是对我科研方向的有力肯定,令我备受鼓舞,信心倍增。
4
青少年创伤课题:探索未涉足因素
我的第二个科研项目涉及童年创伤对青少年大脑的影响,在编程方式和数据可视化方面与上一个项目差异极大。

着手第二个课题时,我一直担心无法取得显著成果,毕竟青少年创伤领域的研究已颇为成熟。关键时刻,有方导师为我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鼓励我探索创伤领域尚未涉足的因素。所以,我在深入钻研的过程中,让我对心理学,尤其是青少年创伤与大脑结构性表达之间的关系有了全新认识。
回首科研之路,两位导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他们或以温暖的鼓励给予我前行的力量,或为我开辟崭新的研究方向,引领我不断探索未知。感恩有他们一路相伴,助力我在科研道路上稳步前行!

夺奖秘籍
G同学的备赛“通关”之路
G同学的科研历程中既有面对难题时的困惑与挣扎,也有在导师指导下不断突破自我的喜悦与成长。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对科研的热爱、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专业导师团队的悉心指导。
G同学表示:在答辩训练方面,有方老师真的给了我非常大的助力,不仅提前为我找到了研究退行性疾病或心理学方面的业内专家,还找了一些并非研究强相关行业,但能提出非常难问题的老师。
他们要求我对实验的各个方面,不管是单细胞测序的编程,还是后续实验的细节,都要做非常充分的准备,这样在参赛时我才能对答如流。因为在比赛时,每位评委都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他们会轮流提问我实验的每一个方面。我记得在第一次、第二次模拟答辩时,我感到特别灰心,因为老师问的问题都特别刁钻。不过,这也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已经做好了很强的心理铺垫。功夫不负有心人,等到正式答辩时,我已经不慌了,评委问的问题我在模拟答辩中就已经被问过,我能够条理清晰、对答如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实验细节。
ISEF更加注重课题对于社会或者患病人群所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有方老师指导我在答辩时转换思路,虽然我最终在ISEF没有获得奖项,但这对后面我参加STS并获奖起到了比较大的帮助。我觉得ISEF和STS都更注重社会公益性,以及科研课题未来能够为社会带来怎样的帮助。虽然STS没有答辩环节,但我把当时演练答辩的一些内容加进了问答框里,最后也比较幸运,拿到了奖项。
其实无论是ISEF还是STS,尽管他们侧重的方面有所不同,评奖标准略有不同,但其实核心内容都是做项目,打比赛。而在这一过程中,有方会根据每个比赛的评审标准及侧重点,对学生的项目进行细致的调整与优化,确保学生的项目能够精准地契合不同比赛的特质。
有方教育-学生录取走向👇

除了以上同学,我们也曾经陪伴许多学子在学术的道路上深入探索,助他们拿下心仪的Offer!
👇想了解更多有方Offer背后的故事 ?
添加小师姐!

回复“学生专访”

申请的“加分密码”是什么?
在申请学校时,我其实非常纠结,因为我对古典学也非常感兴趣,所以在申请时,我在脑科学方向和古典学之间摇摆不定。最终,在填写主要专业时,我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以“一半一半”的选填方式,试图兼顾这两个心仪的方向。提交完RD申请材料后,我惊喜地发现自己获得了STS奖项。我立刻将这个消息告知了申请的大部分RD学校。在我看来,这对我的申请起到了非常决定性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还把第一段科研经历,也就是面对ALS疾病却无法帮助病人的那种绝望感的经历写进了文书里面,可能这种科研精神也让招生官认为我是一个不错的申请候选人。
这两个科研项目给了我很多启发。我感觉自己对未来从事专业科研有了比较深入、真切的认识,同时也更加明确自己内心深处那股想要继续沿着这条道路钻研下去的劲头。
在我看来,不管涉及的是哪种病理学,这都是一条极具研究价值、充满无限可能的科研道路。而且,在和有方一起完成这两段科研经历后,我对科研流程有了较为充分、全面的认知,并且我觉得自己有能力继续深入了解科研。所以,不管我以后是在大学里做实验,还是考虑去实验室工作,这些经历都帮助我了解了这个行业究竟是什么样的,让我清楚做科研大概是一种怎样的状态。同时,它们也帮我进行了甄别,让我明白哪些疾病或者病理领域是我感兴趣、想要研究的。

学业与科研也能兼顾?
牢记这两点!
1
热忱所向,学科所归
我建议学弟学妹们尽量挑选自己真正心怀热忱、感兴趣的学科。不妨提前花些时间去探寻、挖掘自己内心真正比较感兴趣的方向。
2
早定规划,稳扎稳打
同时,我认为更为关键的一点是提早做好规划。倘若在高中最后一年才着手开展科研,那真的会忙得不可开交、力不从心。说不定到最后,科研遭遇挫败、进展不太顺利的时候,自己心里也会有些难以承受。
我觉得以上这两点相当重要。另外,我还建议学弟学妹们多去了解不同领域的科研情况,或许能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有方说
G同学的成功离不开自己明确的目标和突出的个人能力,而在整个过程中,有方背景提升一直是他实现梦想的重要助力。
有方教育自2016年成立起,一直积极响应教育政策方针,本着"不鸡娃,不贩卖焦虑"的初心,始终专注于青少年定制化科研培养。有方与国内外名校及顶尖研究机构的科研一线人员携手,通过PBL探索式项目,汇聚了世界级的顶尖科研资源,旨在通过PBL探索式项目,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正是带着“以学生为本”的初心,在近三个赛季中,有方带领学生在各大赛场上累计斩获750+荣誉奖项,见证了学生们拿下哈佛、斯坦福、MIT、康奈尔、宾夕法尼亚、西北等全球Top大学offer。
尤其是在被称为“科研天花板”赛事的ISEF比赛上,有方学员在2025ISEF赛场上斩获高达83%的获奖率,较上一年度同比飙升30%!而在地区预选赛阶段,有方学员同样表现惊艳,以94%的超高获奖率近乎全员荣耀登榜!

>>点击查看ISEF战绩:ISEF总决赛喜报!恭喜有方学子连续四年斩获小行星,连续三年登上全球总决赛之巅!多学科领域全面开花,荣耀登榜!
现在,ISEF新的赛季已经开启,有方也为所有想要在世界科研竞赛舞台有所表现的同学准备了一份大礼:
本期福利
科研竞赛时间轴
科研竞赛白皮书
2024丘奖获奖作品集
2025ISEF获奖作品集
扫码添加小师姐

免费领取
关于我们
有方教育自2016年成立起,一直积极响应教育政策方针,本着"不鸡娃,不贩卖焦虑"的初心,始终专注于青少年定制化科研培养。
有方与国内外名校及顶尖研究机构的科研一线人员携手,通过PBL探索式项目,汇聚了世界级的顶尖科研资源,旨在通过PBL探索式项目,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在科研专家的亲自指导下,有方学子们得以深入浅出的探索科研奥秘,自身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助力斩获哈佛/MIT/斯坦福/牛剑等名校offer。
有方教育,努力让科研更加贴近青少年,让科研触手可及。
有方科研教育所有项目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不与任何体制内的大学、中学招生加分活动挂钩,其成果不会作为评优的依据,仅定位为科研兴趣培养活动。未经有方科研教育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搬运有方科研教育的文章。对于无视劝告者,有方科研教育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有方导师科研指导
科研规划咨询
添加小师姐,一对一免费咨询
